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新办(2003)12号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2011年11月22日> 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一次探索工资协商规律的发现之旅
记者 王海霞

  记者王海霞报道 一路实地观摩,一路探索交流。11月2日至6日,记者随全省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辗转长兴、嘉善、余姚、东阳等四个县市。
  “实地观摩好!不仅让人有直观印象,还能从中得到借鉴。”每到一家企业或村(社区)工会,场面总是那么热闹。有人刨根问底“取真经”;有人因不同见解而互相探讨;更有来自各地工会,因为不同的方法、经验,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场虽然辛劳,但形式新颖的会议让大家满载而归。一个个新的劳资协商样本,一条条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规律,也在沿途的会议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区域协商,解决小企业协商难题
  一场秋雨一场凉。11月2日,参加会议的人员乘坐两辆大巴赶往长兴,车厢内高涨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因丝丝秋雨而有所降低。
  在浙江永达实业集团的职工食堂里,有关工资协商的内容在墙上一一展示着。从中可以看出,这家企业近3年企业职工工资平均每年增幅保持在15%左右,2010年企业职工年均达到3.1万元。
  “大企业做得不错,那小企业怎么办?”大家纷纷发表意见。事实上,长兴县自2004年以来,推进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全县19个乡镇(街道、园区)全部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协议,覆盖区域内所有企业和职工。如洪桥镇将182家24人以下的小企业分别集中在轻纺、建材、耐火三大行业,召开区域性分行业职代会,签订本行业的工资集体协议。2011年洪桥镇轻纺、建材、耐火三大行业经过协商,将最低工资标准分别定为:1260元、1230元、1220元,远高于长兴县最低工资。
  在另一个目的地嘉善县西塘镇礼庙村,村域工资集体协商成了规范企业无序竞争、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宝。今年,礼庙村将村域内同行业企业分类聚合,形成管桩、方桩、有筋沟管、五金桩帽、五金冲件等5个行业小组。村工会分别与行业内企业资方代表开展平等协商,规范、统一工价,并签订了5份行业性职工工资(工价)协议,覆盖企业36家、职工600多人。工资协议签订后,劳资双方都很满意,劳资纠纷明显减少。
  “在这里工作有一份好薪水、有一个好环境。”在现场,听到职工们的答案,与会人员们深感欣慰。省总工会法工部副部长凌林有感而发:“只有开展区域性协商,才能覆盖辖区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难的问题。”
  行业协商,怎么谈是关键
  余姚市在我省最早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并且探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11月4日,我们到达余姚。
  “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是劳资矛盾的缓冲器。”余姚市总工会副主席严定汉介绍说,怎么协商是关键。职工一般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地位不平等”、“力量不均衡”、“素质不匹配”、“信息不对称”、“不敢谈不会谈”等,都会成为协商不好的原因。因此工会不但要当好职工娘家人,更要成为好教练。余姚专门从市乡镇(街道)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工会、劳资干部中选出166人,成立了一支兼职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由他们带领职工与老板商谈。
  在梁弄镇一家灯具企业工作的邵五夫,今年年初时,就在协调员徐怀森带领下向公司提出给熟练工加薪,协调员一边进行员工意向调查,一边收集相关的工资标准对照,成功说服了企业方代表。他说:“我们职工一般都处于弱势地位,不敢去谈,也不知如何去谈,现在有了专业‘教练’,去讲该拿多少的道理,说通了,今年工资就加了,我们待在公司也觉得踏实了。”
  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让职工收入集体增长。泗门镇总工会主席朱彩虹介绍,目前泗门镇电线电缆行业职工工资普遍在2500元以上,比开展平等协商前增加了20%。职工队伍稳定,形成了职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目前,余姚市已在泗门镇电线电缆行业、小曹娥镇电镀行业、阳明街道美容美发行业和梁弄镇灯具行业4个乡镇试行了行业工资集体协议,覆盖企业123家。
  “在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中,与企业主沟通非常考验劳资关系协调员、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的专业知识和谈判技巧、能力。”在余姚的考察中,与会人员摸出了一条规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是工会顺利开展工资协商的重要保障。因为在具体的协商过程中,必须要向这个行业的每个企业主反复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签订集体合同对企业带来的好处,使企业主愿意与职工走在一起,共议“双赢、和谐”之路,共谋发展之路。
  租住地工资协商,让农民工自己作主
  随着天气渐渐转晴,推进会也接近尾声。11月5日,在东阳的最后一次经验交流,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颖的工资集体协商形式——以农民工租住地为区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东阳市白云街道杨家村紧靠工业园区,只有128名村民,但吸引了7000多名农民工来此租住。今年杨家村农民工租住地工会在东阳市总工会的指导下,迈出了探索实践租住地工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的步伐。租住地工会先是推选了5名工资集体协商农民工代表。由代表们调研了解本区域内农民工工资的最低标准情况、加班工资计算、工资增幅等情况,为开展具体协商做好准备。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租住地工会向白云工商个私协会杨家工作站(为所辖的中小企业服务的一个机构)就工资协商多次沟通、磋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工会向工作站发出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工作站则召开企业主会议,推选了5名企业方代表。为了提高双方沟通协商和协商谈判的本领,东阳市总还专门对农民工和企业方工资协商代表进行了培训。
  “协商的难点在于确定区域内最低工资水平和工资增长幅度。”东阳市总工会主席黄阳明介绍,由于各行各业间存在差距,谈判双方代表又分头去部分企业车间走访,经过整理测算,最后确定区域内最低工资水平,工资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0%,每月15日发放。今年6月22日,杨家租住地工会自选产生了第二届工会委员会。当天,工会与8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覆盖了租住在杨家村的近千名农民工。
  “这份协议调动了外来农民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工的地域归属感。”“既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发展,达到了农民工、企业和社会共赢的实际效果。”……大家纷纷为租住地农民工工资集体协商叫好。
  推广租住地农民工工资集体协商的难处也在探讨剖析的过程中一一呈现。有些农民工租住地没有个私协会组织,而有些农民工租住地是自然村,没有村或者社区组织,企业方代表难以产生。而农民工对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开展、协商、谈判并不在行。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黄阳明表示,今后将分批对条件成熟的农民工租住地工会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并在探索过程中寻找答案。
  11月6日,工资协商规律探索之旅在东阳圆满结束。这一场精彩的学习观摩会议,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经验和成绩,还有许多令人思考、等待完善的问号。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金长征表示,只有积极探索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规律,因地制宜开展协商工作,才能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 浙江工人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