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新办(2003)12号 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2014年12月31日> 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播撒一粒种子 收获参天大树
15年“安康杯”造就“提质扩面”浙江模式

  编者按
  2014年的日历翻至最后一页,以“安康杯特刊”作为本报今年的收官之作,捎去的是工报人最美好的愿景:祝全省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在今后的每一天,幸福安康!
  “安康杯”走过15年,这项发轫于基层工会的群众性安全生产竞赛活动何以历久弥新,生机盎然?因为它忠诚地践行着生命之上的普世价值观;因为它生动地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因为它务实地探索着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15年,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在浙江,“安康杯”枝繁叶茂,根系坚固;“提质扩面”的“安康杯”浙江模式日渐清晰。在本期特刊中,我们选取了部分“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展示他们在创新活动载体、深化竞赛内涵、营造安全文化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在分享这份“安康”大餐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记者阮向民
  15年前,一项群众性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犹如一粒种子,在工会的精心培育下生根发芽;15年后,这粒种子成长为护佑万千职工幸福安康的参天大树。
  “安康杯”,一个发轫于基层的朴实构想,历经15年普及推广,已然成为推动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各级工会职能的现实途径,维护职工健康权益的有效平台。
  在浙江,本着“提质扩面”的整体思路,“安康杯”竞赛走上了一条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双轮驱动”的发展之路,“安康杯”浙江模式渐行渐近。
  上篇:
  在“扩面”中拓展竞赛外延
  来年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省有8.7万余家单位,890万名职工参赛“安康杯”;2013年度,我省118家单位、77个班组脱颖而出跻身全国“安康杯”优胜“群英谱”……
  用遍地开花、风起云涌来形容我省“安康杯”竞赛之氛围是恰当的。15年,浙江走上了一条“安康杯”扩面之路,竞赛外延不断拓宽。
  从“公”到“私”,实现竞赛领域的延伸
  与其他省份相似,在“安康杯”萌芽阶段,这项竞赛活动打上了国有企业的“标签”。而现实是,量大面广的非公有制企业已然成为安全生产最大的“出血点”。在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这一反差尤其明显。
  如何突破非公企业这一“安康杯”竞赛“禁地”,省总工会的答案是“主动参与”。省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黄孟岳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通过在非公企业中全面组建工会组织,以“企业与职工安全卫生平等协商”为突破口,逐渐将“安康杯”理念移植到非公企业中。
  在慈溪市匡堰镇,1200多家企业中90%以上是小微企业。近年来,他们通过村联合工会等途径,将“安康杯”竞赛嫁接到这些企业中,成为补强小微企业安全短板的一部活教材。
  从“点”到“线”,实现竞赛形式的延伸
  “‘安康杯’竞赛如果局限于企业各自为政,单兵作战,对于安全生产一些共性的难题就难以形成破解的合力。”黄孟岳告诉记者,我省各地通过竞赛形式的延伸,实现了由“点”到“线”的转型。
  早在2007年,宁波市公安交警与交通运管等部门通力协作,将“安康杯”竞赛活动与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有机结合,制定统一标准和要求,开展业内竞赛,这一形式被称之为“专项安康杯”。这项竞赛开展以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平均每年下降10%以上。
  目前,“专项安康杯”已在省内逐渐普及,竞赛领域涉及旅游、化工、蓄电池、打火机、机械制造等十多个行业。竞赛形式的延伸,不但营造了同行间良性竞争的格局,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互相促进。
  从“身”到心,实现竞赛理念的延伸
  呵护职工安康,不仅局限在生理上,也体现在心理上。尤其是随着新一代职工心理诉求的变化,职工的心理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竞赛由“身”到“心”的延伸顺理成章。
  关注职工心理健康,宁波市总工会走在了前列。2004年,宁波市总工会与各医院专业医生对接,组建了一支工会心理咨询师队伍——职工心理健康分会;2006年,宁波市总工会与银亿集团合作开设了首个企业内的心理辅导站;2007年开始,宁波将精神福利纳入“安康杯”考核;2008年,新宁波人心灵驿站开通,为外来务工人员及时提供心理服务与疏导……
  身心并重,成为我省“安康杯”竞赛的创新理念。
  下篇:
  在“提质”中深化竞赛内涵
  竞赛外延的延伸,使“安康杯”四面开花;而竞赛内涵的深化,则使“安康杯”根系坚固。
  “安康杯”在我省推广十多年来,各地围绕安全与健康这一主题,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内容,使这项竞赛活动更有效、更生动、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富有浙江特色的竞赛格局。
  从安全文化入手,保障竞赛生命力
  “竞赛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内涵的不断创新和突破,通过竞赛活动提炼安全文化,反过来,通过文化的张力推动‘安康杯’的深入开展,是保障竞赛活动生命力的最有效途径。”黄孟岳告诉记者。
  在实践中,省总工会与安监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意见》,不断充实“安康杯”内涵,引导企业培育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
  “五个三”工作法,“四不伤害”承诺,“六心”安全亲情文化链……这些创新之作,使“安康杯”更具人文特质,成为一项全员参与、常赛常新的竞赛活动。
  从企业细胞入手,提升竞赛向心力
  “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主体是全体职工,调动激发全员参与是“安康杯”竞赛能否真正发挥实效的关键所在。我省的做法是,从企业班组这一最基层的细胞入手,提升“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省总工会与省安监局联合制订《浙江省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意见》,指导企业班组安全达标和创建“优秀安全班组”活动的开展,逐步实现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在评选激励上,广泛开展“全省十佳班组”、“百名安全生产标兵”等评比活动,激发班组和生产一线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促进基层班组的安全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省8.5万余家企业、570余万名职工参与全省安全生产金点子征集活动,关心安全生产,关注劳动保护成为新常态。
  从完善机制入手,强调竞赛执行力
  “安康杯”如何实现“提质”,考验竞赛组织者、参与者的执行力。
  近年来,我省“安康杯”竞赛机制建设步步推进,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步布置、同步推进、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实现了政府责任考核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培养、选树一批“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突出的单位作为“安康杯”竞赛活动示范单位,对“安康杯”竞赛活动先进和示范单位,进行巡礼宣传,典型示范;一批“安康杯”竞赛成绩出色的单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15年培植,15年浇灌。在浙江,“安康杯”这棵大树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 浙江工人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