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安全生产人性化、多元化、整体化监管 平湖市工会全力打造新型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防火墙”

■记者张戈
今年上半年,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表彰文件,平湖市总工会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这是平湖市总工会首次获得此项殊荣。而成绩的获得是对平湖市率先开展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工作最大的肯定和最好的认可。
促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 亮出安全等级,晒出安全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传递到企业管理层,更深入到公司普通员工。结合岗位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反馈给企业工会,再由工会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并全程跟踪监督落实情况,这是过去两年平湖众多企业不约而同的举动。仅日本电产(浙江)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去年便收集到职工整改意见100多条。“因为职工的积极参与,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留意的问题。去年以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平湖大亚纸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是深有感触。 近年来,平湖市总工会坚持把“安康杯”竞赛打造为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平台,普及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知识,堵塞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漏洞,为全市职工筑起了一道安康防线,有效地遏制了工伤死亡事故的发生。平湖市总工会在全市30个系统(局)工会,9个镇(街道)工会,128个村工会,21个社区工会及536家企事业单位配备了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专、兼职监督检查员720余名,其中私营企业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410余名,组成了以条块结合、纵横一体的网络队伍。 3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培训150余期,培训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860余人(次),受训职工3万多人。同时强化检查监督,做到广泛普查、对口检查、重点抽查有机结合,查事故隐患,抓事故处理。 仅今年1—6月,平湖市总工会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3次较大规模的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检查,重点抽查了57家企业。上半年,全市各级工会已组织检查150余次,累计检查企业1030家,查出各类隐患310件,提出意见和建议280余条,整改落实率达98%以上。今年上半年,该市生产性死亡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15.6%,死亡数下降14.89%。 创建安全生产全新模式 去年以来,平湖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群众性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工作,全力打造新型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防火墙”。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维护了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和职工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此项工作得到省总、嘉兴市总、平湖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多次批示。 年初在平湖召开的全省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许静围绕全市创新开展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活动作了经验介绍。该项工作被评为2013年度嘉兴市工会创新工作成果特等奖。 日前,平湖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与市总工会第五次联席会议又专门就如何推进此项工作作为重点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规范、深化分级亮牌工作确定了相应工作目标和措施。 创新思想理念,建立组织网络、明确职责 针对镇(街道)中小企业点多面广,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普遍较弱的状况,平湖市总工会创新安全生产工作理念,通过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管理,引导职工查找安全隐患,激发职工主动参与抓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监督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形成了由“独脚戏”变成“大合唱”的工作新格局。 为加强领导,由市总工会牵头,成立了市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工作重点,进行全面统筹协调;在镇(街道)层面组织工作,由各镇(街道)总工会牵头,镇安监站配合,负责分级亮牌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指导各村(社区)开展评估;在企业层面指定一名安全生产专(兼)职联络员,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在建立组织网络,落实职责,明确分工的同时,为开展好此项工作,对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 在此基础上,平湖市总工会联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专门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工作的实施意见》、《规上规下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分级亮牌标准》等,为开展好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工作的有效推动,平湖市总工会联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召开专题部署动员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实事求是、系统分析、合理认定、动态管理”的工作原则,广泛发动职工积极参与以“安康杯”竞赛为内容的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活动,自觉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将任务部署到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工会,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创新工作方法,实施分级抓、分层管、分类查 安全生产关键在基层,核心在镇(街道),根本在企业。为此,全市建立了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工作“分级抓、分层管、分类查”的新模式。 分级抓:镇(街道)抓所属镇(街道)较大规模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工作;村(社区)抓村(社区)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工作。选聘各镇(街道)、村(社区)1—2名经验足、能力强、威信高的人员担任劳动安全卫生协管员,并经过上岗培训合格后开展工作,从而建立健全了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劳动安全卫生协管员队伍,实行劳动安全卫生分级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工作新格局。 分层管: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安全生产危险性及劳动保护落实状况等,划分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个层面进行管理,同时,把工作责任逐一细化到人,对所有企业实行“定向式”监督。通过实行劳动安全卫生全方位、分层次监督管理,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点突出”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防控网络,也改变了过去镇(街道)工会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中层次不清,管理留有“盲区”的现象。 分类查:将镇(街道)所有企业按照安全风险系数的大小分成三大类进行监督检查。甲类指高危行业和重点关注企业,由市总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联合镇(街道)安监站,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乙类指一般工商贸企业,由镇(街道)总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联合安全协管员定期开展安全督查。丙类指小微企业,由各村(社区)安全协管员负责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巡查。通过实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分类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规范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分级评估、分等亮牌 从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基本条件、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着手,结合企业平时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情况、安全标准化等内容,确定评估总分为100分。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程度划定为A、B、C、D四个等级:得分大于80分(含)或已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取得嘉兴市级以上达标的企业,评估期内正常运转的为A类企业;得分在70分(含)到80分之间的为B类企业;得分在60分(含)到70分之间的为C类企业;得分小于60分,当年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或两起以上一般死亡事故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为D类企业。 在企业自查自评的基础上,镇(街道)组织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评估。规模以上企业由各镇(街道)总工会牵头,镇安监站配合,严格对照《规上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标准》进行,确定企业等级;规模以下企业由各村(社区)工会牵头,村(社区)安全员协助,对照《规下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标准》进行,确定企业等级。逐条检查,逐条落实,做到不漏评、不少评、不错评,确保评估分级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按照评估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由镇(街道)总工会统一制作A、B、C、D四个等级牌子(分成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种),颁发给企业,通过厂务公开栏或其他形式亮牌公布。同时公布的还有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安全制度等,接受职工监督。 创新长效机制,注重建章立制、动态管理 通过评估分级亮牌后,各企业应对照评估创建标准“各司其职”,巩固成绩,改正不足,力争使企业尽快达标达优。对A类企业,以企业自我管理为主,镇(街道)总工会联合安监站抽查为辅,对其经验做法予以肯定和推广;对B类企业,以镇(街道)总工会监督和安监站监管为主,企业自我管理为辅,督促B类企业积极整改,尽快达到A类标准;对C类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隐患较多,定为主要监管对象,由镇(街道)总工会建议安监站着重监管,加大整改力度,强力推动企业提升安全等级;对D类企业,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由镇(街道)总工会会同安监站建议上级安监部门责令企业停业停产整顿,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上升安全生产等级。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建立“一企一档”,实施动态管理,一年调整一次。 本着巩固“A”级,提高“B”级,促进“C”级的原则,充分利用“安康杯”竞赛等平台,积极组织职工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查找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 凡职工提出的安全意见建议被采纳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整改不力的企业,及时向镇(街道)总工会或安监站报告,由镇(街道)总工会和安监站对其进行监督,直至消除安全隐患。 计划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A级企业达到总数的60%,B级达到35%,C级控制在5%以下,消除D级企业;规模以下A级企业达到总数的50%,B级达到40%,C级控制在10%以下,消除D级企业。 按照评估分级亮牌体系,巩固完善“一张图、一张表、一个数据库、一套制度和一套台账”。同时,建立健全全员参与企业安全文化特色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班组安全建设、职工代表巡查制度、劳动保护日常活动记录和劳动保护信息报送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实现安全生产华丽“转身” 通过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职工的主动参与,督促企业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了各类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发展和职工生产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较好地服务和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工会各项重点工作和整体水平的提升,获得了上级工会和党委政府的肯定、企业的欢迎和广大职工的衷心拥护。平湖市各级工会和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新形势、新特点。 变“服从型”为“参谋型”,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多元化 通过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管理,使工会组织和职工参与到了安全生产的监管中,形成了安全生产“关键在基层,核心在镇(街道),根本在企业”的工作格局。对安监部门来说,不仅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安全生产状况,及时传达、汇报工作动态,还能腾出时间帮助领导开展安全决策,当好参谋,及时排查先天不足的重大安全隐患。 变“执法型”为“服务型”,实现安全生产监管人性化 实施安全生产分级亮牌,晒出了安全责任,亮出了安全等级,企业安全状况一目了然,不仅提高了企业职工对“三违”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也体现了企业安全管理的人性化。而“亮牌”这一公开透明的展示方式、参与式的监督模式也发挥了工会组织和职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这种“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促安全,以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模式,也进一步促进了工会组织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职工。 变“单打型”为“联合型”,实现安全生产监管整体化 搭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评估分级亮牌”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安监、工会、企业、职工联合监管,优势互补,实施“兵团”作战,避免了单打独斗。通过开展“联合监管”,实现重要时段联合检查,重大难题联合会诊,重大项目联合监管,重大隐患联合整治,减少或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