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新办(2003)12号 2005年8月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2005年8月3日> 新闻平台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发展才是硬道理
——松阳县长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火星访谈录
本报记者:吕毅 通讯员:郑杰
  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出生在松阳一普通的工人家庭,20岁
    时从专业学校毕业步入运输业,从普通的修理工做起,直至用他那双普通的手托起了“松阳长运”的昨天、今天,甚至还有美好的未来——普通之中镌写着许许多多不平凡。
    他是一位勤奋、好学、耿直、执著的人,痴心“发展”两字往前走,把一个小规模经营的亏损企业,发展成为以运输业为龙头,工、商、贸、旅游齐头并进的集约化经营的当地最大的股份制企业之一——除了执著的信念,其中更多的是睿智。
    他是全国交通系统的劳动模范,“松阳长运”有今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这个团队员工的努力,更凝聚着“领头雁”宋火星所奉献的点点滴滴……7月25日,在他的办公室里,宋火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今天的话题从“发展”两字开始,前不久,您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事业成败与否,看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请你谈谈公司的发展史?
    宋火星:很高兴与你共话“松阳长运”。我们公司的发展历程,是彻底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过程,曾经历了五次更名,这其中,有体制下放,更有紧紧搭住市场脉搏进行的改革。每一次更名的背后,都是“松阳长运”人逆水行舟,众人划桨带来的一次次自身的跨越。1983年1月,伴随着松阳县制的恢复,松阳汽车站成立了,当时凭借从遂昌县分得的17辆老解放、老跃进汽车和千余平方米的老站房,进行着低水平的运转,开始了艰难的创业。1988年1月、1992年10月,公司相继由省公司下放给地区管辖,后又下放县属,由二级单位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企业法人,从而被彻底“断奶”,失去了“靠山”。那时,公司除了有限的资产外,还附带了178名职工和56.5万元贷款债务,38万元应上交款。面对两次机构下放,加上国有、集体、个体群起争食的运输市场形势下,十几年一贯制的老旧车型占绝大多数的松阳长运公司,无疑缺乏竞争力,企业陷入低谷。
    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公司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紧紧把握企业改革这一契机,利用大好环境和政策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生存与发展的应变能力、竞争力和生命力,迎接市场的挑战。早在1991年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尝试,公司上、下分别签订了经济责任制。1992年实施单车承包经营和材料公司的承包经营。1993年转变管理职能,由生产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下放管理权限,设置二级管理机构,成立客运中心,在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整顿运输市场秩序,县境内客运秩序明显好转。同时放开车辆经营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既分离又统一的租赁制,大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完善保险制度,实现风险共担,保证了运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1996年县属“长运”、“一运”、“二运”三家公有制汽车运输企业实现了大联合,组建成松阳长运(集团)公司,避免了无序竞争,内耗大大降低,运力、实力大增,公司在我县境内运输市场上再唱主角。同时,企业的资本运作向更大规模更高档次发展。在运输主业上,投入大笔资金更新改造营运车辆,调整运力结构,发展了长途班车,运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营运车辆从建站时的17辆,猛增到200多辆。在多业并举上,1994年7月,我们公司整体兼并了面临破产的县属国有企业松阳机械厂,并组建了联营企业——松阳亚太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同年10月,购买了县铸钢厂;1997年11月购买了液化气公司;1998年3月,创建了县茶叶市场;1999年4月投资建成松阳七宝坑电站;同年12月,创办长运旅行社;2000年新建南源电站、江西省宁冈县天坪电站,控股松阳县医药公司,并投资开发箬寮原始林生态旅游景区;2003年又投资迁建浙南茶叶市场,投资开发江西吉安县富川路、庐陵广场建设项目;2004年控股创办了县长林汽校。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得到了增强。
    同时,我们十分注重提升自身资本运营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对现有资产的调整力度,优化和盘活存量,对一些经营难度较大、效益不明显、市场竞争力缺乏的项目则适时进行了调整,实现了产权对外转让,主动进退某些经营领域,分散投资风险,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确保重点经营项目的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了以客货运输为主、茶叶市场经营、小水电生产、旅游、房地产开发等多业并举的经营格局。
    我们也很清楚,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保持速度,或要比别人划得更快,则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要有坚定的信念。我们公司的发展,没有捷径,也没有成功的奥秘可言,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机制,只有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和自然法则,把自己建设成为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的企业,企业经营就有活力,发展就有后劲,在市场竞争中就能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已加入WTO,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不发展、壮大,就意味着倒退、倒闭。到那时,515名在职、离退休职工以及职工遗属,怎么办?何去何从?更何况还有间接的从业人员不下2000人呢?我在十几年前就经常对职工强调这么一句话:“企业规模小,人的志气要大”。干企业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自强不息。正是基于这样的奋斗目标,这一招功效如何?现在“松阳长运”通过实践的检验,用事实做出了回答。
    记者:据了解“松阳长运”有着许多的“第一”,许多的“荣誉”,您如何评说这些“第一”和“荣誉”?
    宋火星:是的,“松阳长运”在丽水有许多“第一”,有些举措先人一步,快人半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公司是丽水交通运输企业第一家改制企业。
    翻开我们公司的历史画卷,“松阳长运”的发展分四个阶段:创业期、经营低谷期、规模扩张期、1998年改制后的初见成效期。
    回顾起来,1998年企业改制,是我们公司历史上最大最深刻的一次变革,牵涉到许多政策问题,牵涉到“三者”利益格局的调整,引来的纷争、反响、阻力、压力超乎我们的意料。有的人认为:“松阳长运”是国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股份制改造,就是把企业“卖”了,私有化了,很不理解。面对众议,我们没有退却,而是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政策的保障,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向广大职工讲清改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本着“合理、合法、细致、稳妥”的原则,力求规范运作。从1998年6月到11月11日半年时间,公司顺利完成改制,企业由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雏形。企业的脱胎换骨,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使企业的资本运作有了更宽广的空间。改制后的第一年,公司创税利379万元,是改制前一年的3.6倍,跃居县五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县企业纳税大户。
    改制后“松阳长运”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企业有了很多的“第一”,许多的“荣誉”。我们公司继1999年12月在全县率先创办旅行社后,又于2000年投资千万元开发箬寮原始林景区,先开松阳旅游“早班车”。我们公司投资开发的茶叶市场曾三易场址,注册资金1000万元,2001年底,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批准更名为“浙南茶叶市场”。浙南茶叶市场规划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分交易区一期、二期、物流中心三个区块建设,现占地1.45万平方米的交易区一期工程和占地2.6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已投入使用。浙南茶叶市场茶叶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居全省一、二位,是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这些荣誉的取得来之不易啊!我很看重,那是因为每一个“第一”都标志着“松阳长运”在进取、在前进,每一项“荣誉”都证明“松阳长运”时刻都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我不乐意将其作为公司炒作的资本,因为那是历史,是过去,最重要的是今天、明天的“松阳长运”还会赢得什么?
    记者:“松阳长运”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取得这样的业绩不易,这其中与您个人的理想和人生观有关吗?如果把“松阳长运”的发展,比作您人生事业奋斗的一个“缩影”,您会赞同吗?
    宋火星:我欣赏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种境界,即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要有理想,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你已知道,我20岁就步入运输业这一行,从普通的修理工干起,先后任副站长、站长、车间主任、经理,直至现在的岗位。做人做人,要做才为人。人都需要磨砺,多学本事。殊想:一个人连续数十年不改初衷,认准一个目标,即使前进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也决不回头!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在支持他呢?那就是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所以,今日的“松阳长运”是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还有我的同事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同时,还有赖于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但“松阳长运”并非我人生事业的全部,其中,源于我要承担一份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记者:“松阳长运”的发展历程,您是见证人,更是领头人,业绩有目共睹。“创业艰难百战多,阳光总在风雨后”。“松阳长运”的发展离不开您的远见卓识和拼搏进取,请谈谈您的心路历程。
    宋火星:是的,我和“松阳长运”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确是创业艰难百战多。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对企业的爱自然不用言表,其中有喜悦、有兴奋、有欣慰,也有困难、有苦恼、有无奈,但不管怎样,我都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实践着“松阳长运”的发展梦。近几年来,在全体松阳长运人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一步一步地做大、做强了,可是发展中也有许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在发展中去解决,努力做好“发展”二字的文章。至于我的心路历程,就是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
    记者:请问明天或未来“松阳长运”的走向确定了吗?您会把“松阳长运”导向一个怎样美好的未来?
    宋火星: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但不好说,不等于我们没有去思考,没有去设想,没有去勾画未来的蓝图。如果现在一定要谈关于明天、关于未来、关于“松阳长运”计划中正在做和关于正在计划中尚还来不及做的事的话,我想,首先是要吃透政策,及时了解政策导向,准确掌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我们抓发展必须增强政策意识,多渠道搜集投资信息,提高政策反应能力,力争在各个投资领域先行一步,抢占先机,加快发展;其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资本运营能力,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结构,千方百计继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再次是严抓管理与培育企业文化相结合,注重人本管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营造人与企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把“松阳长运”的“蛋糕”做大,把企业做强,产生规模效益。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除了紧紧地依靠全体“松阳长运”人的努力,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有赖于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采访结束了,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我记录的仿佛不是谈话本身,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宋火星正向我的心海走来,亢奋着我的每一根血脉——热血男儿,让我感动!
    


    
   © 浙江工人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